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篩選條件

議題

當代典藏小隊伍:回首與展望

TR512 [[ new Date( '2024-08-04 03:30:00+00:00' ).toLocaleDateString('ja',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 [[ new Date( '2024-08-04 03:3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 [[ new Date( '2024-08-04 04:0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中文 Chinese
加入行事曆 加入關注 加入關注 已關注

當代典藏是為未來而做的蒐藏,對人類將來與現在的對話預作準備,同時也是對當代公民社會的回應。數位時代下的歷史事件,從直播的原生數位檔案、社群新聞媒體網站、數位創作等等,大量生產蔓延的文物紀錄樣貌多元。何種事件、媒材、物品等,值得當代典藏,又如何進行?這是我們關注的課題。

這個場次,我們將分享過去在318公民運動文物紀錄典藏庫(http://public.318.io/),到 COVID-19圖片蒐集網(https://th.covid19.commons.tw/) 等台灣重大歷史事件,回顧過往的作法,現況遇到的問題及未來的展望。

講者

研究資料寄存所

研究資料寄存所

研究資料寄存所是進行中的工作。原始程式碼以及使用手冊都可線上取得。任何使用上的意見與回饋,請寄到 data.contact AT depositar.io.

這項工作在台灣的中央研究院進行,得到中央研究院的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支持,另外也得到台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專題研究計畫的補助。這項計畫啟始於和同在中央研究院的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隸屬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協力研究工作,並維持到現在。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BELNF7 general (30mins)

民間文化資產教育的動能

TR512 [[ new Date( '2024-08-04 05:00:00+00:00' ).toLocaleDateString('ja',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 [[ new Date( '2024-08-04 05:0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 [[ new Date( '2024-08-04 05:3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中文 Chinese
加入行事曆 加入關注 加入關注 已關注

文化資產教育伴隨著國內近年來在地文化保存意識、社區總體營造、國民民族意識燈的培力,自解嚴以來在社會民主化的推動下,文化資產保存在民間意識興起,並協助推動了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習。 透過民間的文化資產團體,藉由有興趣的同好會者共同定期於每月一個晚上聚會、上課,邀請會內外學員進行交流,並舉辦戶外參訪活動,針對個案議題進行深入探討、調查,發揮由下而上的文化資產推動力量與在地知識學的培力,雖非公部門支持系統進行推動,但已在文化資產教育及推動上深根,並藉由同儕相互分享、自主學習,提升增進文化資產保存教育、推動的功能。

講者

林威廷

林威廷

None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GJE8WW Misc. - Session

旋轉、跳躍_____的文化轉譯?

TR512 [[ new Date( '2024-08-04 06:00:00+00:00' ).toLocaleDateString('ja',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 [[ new Date( '2024-08-04 06:0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 [[ new Date( '2024-08-04 06:3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中文 Chinese
加入行事曆 加入關注 加入關注 已關注

如何從不同身份與角度,從藝術創作、文史工作者、社區事務參與者,運用各種方法使地方發生各種可能。

講者

張凱惠

張凱惠

None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C8GA8N Misc. - Session

以『影像』作為行動,形塑文化保存可能的樣貌:社子島攝影志工團

TR512 [[ new Date( '2024-08-04 06:40:00+00:00' ).toLocaleDateString('ja',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 [[ new Date( '2024-08-04 06:4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 [[ new Date( '2024-08-04 07:10: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中文 Chinese
加入行事曆 加入關注 加入關注 已關注

社子島夜弄土地公作為一年一度台北市重大的元宵活動,如何吸引攝影師前來拍攝?攝影志工團如何成立並透過一張張影像,形塑出這個在地信仰與居民連結的強度,也拉近更多人走進社子島、認識社子島。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P8HW3Z Misc. - Session

事件、歷史製作與展示

TR512 [[ new Date( '2024-08-04 07:15:00+00:00' ).toLocaleDateString('ja', {year: 'numeric', month: '2-digit', day: '2-digit'}) ]] [[ new Date( '2024-08-04 07:15: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 [[ new Date( '2024-08-04 07:45:00+00:00' ).toLocaleTimeString('zh-Hant', {hour12: false, hour: '2-digit', minute:'2-digit'}) ]] 中文 Chinese
加入行事曆 加入關注 加入關注 已關注

博物館被視為是一種能以具體物件作為媒介,藉以溝通、表達、呈現與傳遞專業知識的機構。而博物館此機構作為特定時空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形成過程,也無可避免難以不去觸碰,關於彼時主導的政治行動的意識形態,諸如殖民主義、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等,並且會對社會集體價值與觀念產生重大影響。而展示作為特殊書寫文本,再現、動態詮釋且脈絡化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向觀看者傳達意義、關係與權力。 故在博物館的展示中,文化不只被動地被呈現,同時更被主觀地詮釋、再現與挪用,博物館除了展現其文化知識、藝術美學、生命奧妙、科學真理,同時需要探究,在那背後,是由什麼決定適當的文化、藝術、自然與真理。博物館擁有「詩意」(poetic),也同時具備「政治學」,藉由「物」此凝聚意義符號,對於建構社會認同與表達文化差異象徵的獨特性。在過去,博物館的出現,絕大部分伴隨殖民帝國的擴張,展現帝國威勢民族誌式的蒐藏,或是為顯現王公貴族品味財富、珍奇櫃式的展示等,博物館的性質與定位隨著社會變遷、思想轉向產生出新的博物館類型。因著社會與政治發生巨大變化,殖民主義遭到批判,蒐藏品的真實性與客觀性亦連帶重新檢視,也因此,面對時代演變、解殖思想興起,博物館應該要以新的觀點和方式重新看待自身定位,讓歷史記憶不再侷限於國界與過去,也不再與民族國家倡導者的記憶混為一談,而是跨越國界,著眼於有共同目標的地方社群、公共共同體,而地景的呈現與地方和國族認同的重新建構,都成為一種新的紀念形式被實踐著,博物館的歷史敘事也朝向多層次敘事發展。 而要如何重新建構敘事與展示,為未來世代保存多元記憶,便是本文藉由 各篇期刊文獻、書本篇章綜整所要探究的內涵。本講座將就博物館如何製作、形塑出歷史、事件、文化遺產,與如何藉由物的蒐藏與詮釋、展示的設計,進一步凝聚地方、集體、國族認同,亦或反思遭國家官方觀點煙滅的聲音,及批判關於以白人、西方觀點為中心的異國文化,最後帶到城市與遺產的展示也能刺激當地居民、觀光客的到訪,塑造出可參觀的文化樣貌。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of Art, Culture, Local Context, and Open Data. 藝術、文化、地方脈絡與開放資料的跨域練習 9EL3VE Misc. - S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