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ing an Open-Source Smart Healthcare Ecosystem
介紹FHIR標準的基本概念和應用,讓參與者了解FHIR在醫療數據交換中的重要性。
講者
李修安
國家衛生研究院 - 癌症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社團法人台灣醫學資訊學會 秘書長
執行經驗: 健康雲專案辦公室副主任、設計Tw Core IG, Tw EMR IG。
簡介: 李修安博士致力於推動醫療資訊整合、應用,專注於資料的傳送、分析以及有效使用,透過數據標準的基礎打造整合型的數據應用平台,促進次世代轉型以及智能醫衛發展。
我們將深入探討LOINC的應用場景、標準化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醫療領域的影響。課程還將包括實作教學,指導學員如何將醫療數據對映到LOINC標準,提升數據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講者
林明錦
林明錦副教授目前為雙和醫院副院長,並擔任AI機器人手術專科主任與骨鬆肌少衰弱主任。另外也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擔任副教授與人工智慧醫療專班合聘老師. 在課程講授方面主要為醫療決策支援系統,與醫療資訊標準,在台灣主要是致力於實驗室檢驗標準 LOINC 的推動與教育訓練.
研究興趣:24小時心電圖與腦波圖監控、人工智慧超音波報告系統、智慧神經加護病房、腦部影像、自動化 ICD-10 預測、自動化步態辨識、臨床醫療支援決策系統
Getting started with developing your first FHIR client with Python!
在本議程中,主要以開發者與工程師的角度,分享如何以Python程式實作出符合FHIR標準的資料,並包含示範與實作產生出幾個關於符合在醫資聯測中的情境下符合FHIR標準的資料。
講者
Peter
My name is Peter Li, I developed many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I also keen on contributing/collaborating many open source projects in the GitHub for about six years.
In the past, I worked as a associate engineer 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nd I research the electric and energy application systems.
Now I worked as a associate engineer in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I research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domains.
在數位病理影像領域,不同掃描器的影像格式差異帶來技術相容性挑戰,阻礙資料的管理和共享。為解決此問題,我們整合醫療資訊與影像標準,開發DICOM轉換工具,實現不同醫療機構間的資料互通性。我們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和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成功整合病理切片影像資料,並通過模擬環境測試,確保資料格式統一和隱私保護,推動跨機構資料共享和合作研究,提升研究效率和數據實用性。
此外,我們參與了由DICOM WG-26舉辦的2024 Annotations Connectathon,實作病理影像的應用情境,驗證了病理影像的完整性與互通性,並識別解決多項技術問題。這些經驗不僅展示了我們的技術實力,也為數位病理學的進步開闢了新可能。期望這些經驗能為醫療領域帶來更多創新與進展。
講者
徐資軒
大家好,我是徐資軒
現就讀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是 CYLab Imaging Informatics Labs的成員。
曾參與多個研究計畫案,主要接觸醫學影像及傳輸標準 (DICOM)、醫療資訊標準 (FHIR),擅長醫學影像、數據處理以及人工智慧於醫療的應用。
主要開發工具: - Python - NodeJS
Hi, I'm Winston Hsu
Current Education: - Study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I'm the member of CYLab Imaging Informatics Labs.
Research Focus: - Primarily involved in research projects related to: - Medical imaging and transmission standards (DICOM) -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tandards (FHIR)
Areas of Expertise: - Medical imaging - Data processing -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imaging and healthcare
Main Development Tools: - Python - NodeJS
講者
楊斯惟
我是楊斯惟,就讀於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目前在實驗室中協助開發醫療資訊相關系統,技術方面擅長 JavaScript 及 Go 語言。
講者
姚愷萱
None
醫療資訊系統的複雜性和多樣化部署需求使得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成為確保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在這次演講將探討 OpenTelemetry 在醫療資訊系統中的實踐應用,展示其如何在 GCP、Azure 和地端環境中實現監控和數據收集架構的一致性,從而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效率,推動行業的持續創新。
講者
龔筠庭
目前擔任國泰金控數數發技術架構師,過去在雲端產業厚實軟體工程能力,對於新事物充滿熱情,致力於運用新技術來解決實務問題,尤其關注並參與醫療數位轉型的工作,曾參與 IHE 北京系統聯測、擔任 MI-TW 聯測賽道召集人,以幫助醫療領域實現更好的發展。職業生涯的一半以上時間,一直專注於資訊醫療領域,開發與導入經驗有:翻新二十年前的醫院舊報告系統,並參與了醫學影像Smart DICOM Viewer和智慧醫療服務的開發與醫院場域導入。靈活應用醫學資訊標準 DICOM、FHIR和IHE-IT Infrastructure,並將這些醫學資訊標準、醫療場域實務問題與軟體工程相結合,以在醫療生態系中實現有效運用。為國內少數擁有國際醫學資訊標準領域知識與實務開發結合的軟體技術架構師。